PD-L1/VEGF双抗IMM2510联合IMM01治疗卵巢癌、头颈癌等实体瘤
IMM2510是一款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双特异性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受体重组蛋白结构。IMM2510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使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更敏感,同时通过阻断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IMM2510是一款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双特异性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受体重组蛋白结构。IMM2510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缩小,使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更敏感,同时通过阻断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一个病毒,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身体里,72%的人连自己“中招”了都不知道。它不疼、不痒、不发烧,连你最信任的身体信号都可能“哑火”;你以为它只关乎“性”,但它早就从私密部位“溢出”,在你日常最不起眼的地方留下痕迹——脖子、手臂、甚至指甲边缘。
TJ101是一种靶向EGFR和B7-H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正在临床一期实验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与传统单抗ADC相比,TJ101采用双抗ADC技术,可显著提高肿瘤选择性并降低脱靶毒性。
PDS生物技术公司于8月25日公布了免疫疗法PDS0101(Versamune® HPV)与Keytruda作为联合治疗方案在难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进行的2期临床试验的最终总生存期数据,显示该联合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持久的生存获益。
“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喉癌、下咽癌等患者检测时,确实能检测出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阳性,这在头颈外科专家中已经是共识。”6月4日,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彭洪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头颈部肿瘤的诱发原因有很多,但是现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是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比超过90%[1]。由于SCCHN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局部晚期。尽管采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局部复发风险仍然相对较高,临床亟需更多治疗策略。
头颈癌患者在手术和放疗后若出现复发,预后往往较差。尽管挽救性手术可使15%~30%的患者获得持久疾病控制,姑息化疗也能让约10%的患者实现病情长期控制,但再次放疗面临显著风险:高达80%的患者因接受过高累积放射剂量,可能出现严重器官损伤,且治疗相关死亡率可达1
近年来,新的联合治疗趋势,如与癌症疫苗联合治疗已经超越了人们的预期。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s, tsa)又称新抗原,是肿瘤细胞由于基因组突变而产生的自体抗原。与传统疫苗相比,新抗原疫苗具有以下优势: